在面對生活壓力、心理困擾,除了運動、冥想、朋友談心等方法之外,心理諮商也成為人們的選擇之一,究竟甚麼是心理諮商?誰需要使用心理諮商?以及如何挑選心理師?這些問題格桑美度聽見了!閱讀以下文章來解惑吧!
🝔什麼是個別心理諮商?
個別心理諮商是來談者帶著困擾議題,與心理師以一對一談話的方式,探索過去經驗積累的議題,加以討論與梳理自身的困擾,增進自我覺察,進而為自身做出選擇與改變。
🝔誰適合使用心理諮商?
每個人遇到內心的困擾,紓解的方式都不同,有些人可以透過與朋友談心而感到抒發,有些人可以透過運動、音樂、繪畫,或是爬山、旅遊,不同的方式舒緩內在的壓力與情緒痛苦,這些都是個人很重要的心理資源,是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;然而,當對自己有更多的好奇,想了解自己為什麼常困擾於類似的情境,想要進一步的了解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?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?自己可以如何因應這些情緒?當這些想法出現在腦中時,那麼是適合嘗試心理諮商的時機。
除此之外,若是長期因生活壓力而有睡眠困擾,甚至出現一些身心症狀(身心症的介紹請參考上一篇文章),除了到相關醫療診所就診外,也適合使用心理諮商來面對自身的困擾,因梳理自身的心理議題而帶來的想法、行為改變,是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!
🝔心理諮商與朋友談心有何不同?
無論是透過書寫、談話,表達自己的內心就具有情緒宣洩的效果,這也是心理諮商的重要成分;若是身邊有熟悉且信賴的親友、適合傾訴的對象,那麼也是重要的生活支持!擁有這樣的談心對象是可貴的。
而心理諮商與朋友談心的不同,就在於心理師具備心理學知識,過程中「宣洩」是重要的成效,但心理諮商並不僅限於此,也提供專業的分析,協助來談者更理解自己,引導來談者了解自己的同時,也建立照顧自身的能力。此外,有許多人在向親友傾訴時對方心中的想法,而心理師以「不評價」、「同理」的角度面對來談者,諮商過程讓來談者感到被理解、被接納,避免在傾訴的過程造成了二度傷害。
🝔心理諮商有效嗎?
心理諮商是整理內在的歷程,是否能夠有效,仰賴於來談者與心理師雙方的合作關係,來談者需要擔起願意向內探索的責任,而心理師的責任,是一方面能夠需要能夠理解對方的情感,另一方面具備專業知識理解來談者所帶來的議題,兩人有共識的朝著同個方向前進時,心理諮商就能夠發揮效果。反之,雙方也有可能無法合作,因此當來談者談話過程中察覺心理師無法理解自己,或是對於諮商方向、目標有不同期待時,可以大方的反應,修正彼此認知上的落差,有助於提升諮商的有效性。
🝔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師?
不同的治療師所擅長的議題與族群不同,常見的議題包含:生涯與職涯議題、人際議題、家庭與婚姻議題、親子議題、性別與性議題、身心症狀議題,或是創傷、悲傷諮商議題;來談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困擾議題,選擇擅長該議題的心理師,除了以議題選擇外,心理師所依循的治療派別也是來談者可以事先了解的部分,例如精神分析取向重視童年經驗,也善於運用自由聯想與夢的素材;認知行為取向則是著重在思考、認知以及行為科學角度進行諮商;而情緒取向治療著重於情緒的喚起與覺察,促進情感的表達,以及關係中的情感連結;從以上「議題專長」與「學派」的選擇後,可以鎖定幾名心理師人選,進一步透過心理師所公開的資訊中進一步了解背景,甚至閱讀心理師所寫的文章來了解其想法與價值觀,最後一步,諮商所通常會陳列出心理師的照片,筆者建議將「臉緣」也納入考量,因為心理諮商會經歷深入且私密的對話,心理師給予的印象是否能夠讓人信任、安心,使來談者願意表達自我的內心,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。
🝔心理諮商需要多頻繁的談?需要做幾次?
心理諮商常見的基本頻率為一週一次,同時也會視來談者帶來的議題深度,以及心理師的學派影響而為一週多次,通常會在第一次諮商會談討論諮商目標時,也一併討論諮商的次數與頻率。
「格桑美度」專業團隊的心理師各有所長,歡迎您詢問或到官網上尋找適合您的心理師喔!